交流动态

研究所科研人员参加第9届国际多相流会议

发布时间:2016-06-07 作者:文/ 涂秋亚 孙艳芳 来源:循环流化床实验室

  522日至27日,第9届国际多相流会议(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Multiphase Flow,简称ICMF2016)在意大利佛罗伦萨举办,研究所循环流化床实验室王海刚研究员和涂秋亚助理研究员参加会议。 

  国际多相流会议每3年举办一次,是多相流领域的权威科学会议,致力于介绍该领域研究的最新进展,为专家学者提供了交流科学思想、研究技术及成果的良好机会。本次会议设有12个分会,会议主题包括了气-液、气-固、气--固等多相流动过程理论研究、数值计算与实验测量的最新进展以及工业应用等诸多方面。100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宣读文章1000余篇。 

  会议特邀来自荷兰、法国、日本和美国的5名著名学者介绍了纳米尺度流动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气液泡状流、气固团聚物模拟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新的数值模拟方法包含直接数值模拟(DNS)和新的气固湍流两相模型的发展,应用对象包含食品过程、旋转叶轮机械、化工和能源等领域的多相流动过程。 

  王海刚研究员在Fluidization分会上作了题为Investigation of gas-solids flow characteristics in a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with multi-cyclone separators by CPFD simulation and ECT measurementCPFD: Computational Particle Fluid Dynamics, ECT: Electrical Capacitance Tomography)的口头报告,全面介绍了研究所在气固流态化多尺度数值计算于实验测量方面的最新进展; 涂秋亚助理研究员在Industrial Application分会上做了题为Numerical Analysis of erosion on suspended heat transfer surfaces in a 350 MWe supercritical CFB boiler的口头报告,详细介绍了循环流化床内悬吊屏的磨损,以及影响磨损计算的因素。报告引起了与会学者的关注,二人就大尺度旋风分离器湍流模拟、数学模型与网格尺度的关联、模型的有效性验证、X-ray层析成像在多相测量、DNS模型、大颗粒对循环流化床炉膛内的运动以及对出口处的影响等方面与多位专家学者进行了详细深入的讨论,并获得了有价值的建议。 

    参加本次会议不仅展示了研究所在多相流领域的研究成果,同时与同领域人员 交流的过程更深入了解了行业的现状及进展,扩展了对多相流发展态势的认识。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