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文章

马重芳:一代宗师 百年垂范

 

  今年727日是我国著名科学家吴仲华先生100周年诞辰。吴仲华先生是我国科技工作者的骄傲,他的诞辰是值得我们永远纪念的日子。 

  一、创新开拓 贡献卓著 

  1954,吴仲华先生和夫人抱定回国报效祖国的决心,怀着满腔的激情毅然放弃了美国航空资询委员会(NACA)刘易斯喷气推进中心研究科学家的职位和美国纽约布鲁克林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的教职,历经磨难从美国回到祖国。1956,他在清华大学创建了中国第一个燃气轮机专业,同年在中国科学院建立了动力研究室。1958,吴先生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建了物理热工系。“物理热工”这个词现在已经很少提到,它正是工程热物理学科的前身。物理热工系的第一届学生有100余人,我也有幸身为一员。我还记得秋季开学不久,吴仲华先生携带若干大幅的英文喷气发动机的挂图,给我们这些初入大学的青年讲解喷气发动机的基本原理和热流体过程。那是一个秋光明媚的下午,地点就在科技大学的校园里,没有会议室更没有投影设备,就在露天开会。吴仲华先生当时只有41岁,他充满激情的讲话至今记忆犹新。吴先生编写了工程流体力学讲义并为大学生授课,他把复杂的气动热力学过程和抽象的焓熵等热力学概念联系工程实际,讲得深入浅出、有声有色,我至今仍在领会和应用。我还记得吴先生对于我们这些年轻人提出了要作研究工程师(Research Engineer)的培养目标,并且详细讲解了在基础理论、工程应用和科技创新方面的具体要求,使我们这些青年学子大受鼓舞,十分激动。1960年,中科院动力研究室与力学研究所合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热工系也改名为喷气动力热物理专业并与力学系合并。1961年,吴仲华先生在国家科委和中国科学院召开的技术学科科学规划和星际航行座谈会上,以巨大的学术魄力提出了创建工程热物理学科的建议,得到了国内诸多同仁的一致赞同,从而开拓了工程热物理学科创立和发展的新时代。1978年,吴仲华先生担任了国家科委设立的工程热物理学科组组长,领导制定了全国工程热物理学科发展规划,同年吴仲华先生在莫干山主持召开了首届全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会议,并被选为学会理事长。记得那次会议约有二三百人参加,虽然条件简陋,学术论文多半都是手刻的油印版本,但是在吴先生的主持下气氛严肃热烈,代表纷纷表示收获很大,记忆至今犹存。1980年,吴仲华先生正式创建了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并出任所长,同年在吴先生的主持下工程热物理学报正式出版。工程热物理学科的创建和发展是吴仲华先生在更广阔领域实现的创新和开拓。 

  吴仲华先生创立和发展了叶轮机械三元流动通用理论,不但为他本人获得了崇高的国际学术地位,也为中国的科技界赢得了巨大的荣誉。作为一位爱国者,吴仲华先生一生奉献科学、善于创新、勇于开拓。在学术上,他的三元流动理论开拓和发展了叶轮机械基础理论和工程应用的最高成就。吴先生的学生和后继者正在运用三元流动理论的研究成果发展和完善我国各类叶轮机械气动设计体系,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叶轮机械的产业发展。 

  吴仲华先生是一位真诚的爱国者,也是一位孜孜不倦不断开拓的科学家。除了三元流动理论和工程热物理学科的创建,吴先生也是我国科技产业化的先驱和探索者。早在19823月,在吴仲华先生的倡导下、经中国科学院和第三机械工业部的批准,于北京成立了中华燃气轮机研究与发展公司,吴先生长期兼任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为打开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新局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尝试。1989年,吴仲华先生创办了北京科能能源与动力研究发展中心,又在该中心的基础上成立了北京市科能联合技术开发公司。作为产业化的先行者和探索者,吴仲华先生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吴仲华先生回国以后,尽管抱着满腔的爱国热忱和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高尚思想,但也经受了一系列政治运动的洗礼,遭受了某些并不公正的待遇。在文革中,我曾亲眼看到在力学所的批斗会上有年轻的工人殴打完全无辜的吴先生,情景惨不忍睹。但这一切都没有影响吴先生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以及对党的一片忠诚。1980年,吴仲华先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服从党和国家的需要,以高度的献身精神致力于我国工程热物理学科的发展。他热烈的爱国情怀和强烈的献身科学的精神,感染了一大批中青年科技人员,极大地推动我国能源动力事业的发展。1979年的一天,我和吴仲华先生乘车经过北京军区总医院,他对我说,他的一个儿子病逝在这家医院,每次偶然经过都感到难过,因此不愿意经过这里。当时我看到吴先生十分悲怆和动情的样子,也感受到了他中年失子所承担的巨大痛苦。他所获得的这些令人骄傲的成绩并非是在一帆风顺的环境中得到的。文革中的不公待遇、中年的丧子之痛,都没有阻挡他忠于党和人民、献身科技创新的坚强意志,这也使我们对于他的人格和品德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更高的崇敬。 

  二、艰苦朴素 淡泊名利 

  1982年,吴仲华先生率团参加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召开的第27届国际燃气轮机会议。当时,我和汕头大学的叶枝全教授都在衣阿华州立大学的机械工程系做访问学者。叶的指导教授Serovy是吴先生在NACA工作时的同事也恰是此次会议的主席。因此,我和叶教授也参加了此次会议,并见到了吴仲华先生和蔡睿贤、徐建中教授。当时吴先生提出要理发,而叶枝全教授是业余理发高手,于是我们按照吴先生的要求,在下榻的酒店内将旧报纸铺在地毯上,用一把从中国带来的手动推子为吴先生理发。理完之后,遵照吴先生叮嘱全部清理干净并将报纸扔到酒店外的垃圾箱以免造成不良影响。吴仲华先生作为一位国际知名的科学家,生活如此简朴,令人十分钦佩。1979年,吴先生还曾经对我说,王震副总理推荐他做三机部副部长,但是考虑到担任高层行政工作会议繁多,可能会影响科学研究,便婉谢了推荐。吴仲华先生淡泊名利,从不计较个人进退得失,此等高尚品格令人敬仰。 

  三、继承遗志 奋勇前行 

  1987年,我已经到北京工业大学工作3年了,校党委书记周宣诚同志对我说,吴仲华先生有意到北京工业大学建立实验室开展有关工程热物理的研究工作。我听了十分高兴,也做了相关的准备工作。虽然这个计划最终未能实现,但是北京工业大学“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完全是按照吴仲华先生的教导开展学科建设,从事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的学士、硕士、博士与博士后的教学与科研工作。19808月,吴仲华先生应邀为中共中央书记处举办的科学技术知识讲座做了“中国的能源问题及其依靠科学技术解决的途径”的报告。在这个报告中吴仲华先生以战略的眼光提出了中国能源问题的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强调了节能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性,指出了“温度对口、梯级利用”的科学用能原则。吴先生提出的这些原则为我们指明了工作的目标和方向。吴仲华先生在199281日上午召开了工程热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会议,下午即入院治疗,直到919日在医院病逝。由此可以看到,吴仲华先生对学会工作的高度重视,他为工程热物理学会的创建和发展贡献了毕生的精力。如果吴先生在天之灵看到学会的蓬勃发展以及众多会员在为能源动力事业的创新发展所做出的重大贡献,他老人家应该会感到欣慰与满足。

    我们作为他的学生和继承者,会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吴先生一直为之奋斗的目标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作者简介:马重芳,男,1940年生,浙江宁波人。196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系,喷气动力热物理专业。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师从葛绍岩教授学习传热传质学。1985年转入北京工业大学。曾担任工程热物理学会副理事长。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58839号文保网安备案号:110402500028
  通讯地址中国北京北四环西路11号,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邮编: 1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