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增强研究所争取和完成重大任务的能力,优化科研结构,促进燃气轮机设计和制造技术的结合,2017年10月27日,研究所将工业燃气轮机实验室与新技术实验室的结构、控制、制造团队整合,成立先进燃气轮机实验室。
■ 研究领域
以舰船与工业用中等功率等级轻型燃气轮机产品研制与应用为导向,开展燃气轮机相关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研发、系统集成创新、产品研制与应用示范。
■ 研究方向
1.燃气轮机总体设计技术。以燃气轮机为核心的先进动力系统总体性能设计和总体结构设计技术研究,整机性能计算方法、计算模型和软件开发,燃气轮机设计、研发、制造与集成数据管理。
2.高负荷高效率压气机设计技术。包括多级轴流压气机设计方法研究、压气机内部复杂流动研究、流动失稳及流动控制方法研究及相关压气机实验及测试技术研究。
3.灵活燃料低污染燃烧室设计技术。包括灵活燃料低污染燃烧设计方法研究、热声振荡抑制设计方法研究、燃烧室冷却技术和隔热技术研究及相关燃烧室实验与测试技术研究。
4.高温透平气动及叶片冷却设计技术。包括透平内部复杂流动研究、冷却叶片流热固耦合可靠性评估技术及多场耦合设计研究及相关透平实验与测试技术研究。
5.发动机结构强度与可靠性研究。包括轻型燃气轮机、航空发动机典型构件结构疲劳理论研究;系统试验验证及适用性评定。
6.燃气轮机控制技术与系统集成。包括多燃料适应性调节技术,多冗余控制系统设计开发,燃气轮机发电和压缩系统集成,燃机能源系统工程技术研究。
■ 人员组成
现有研究人员42人,其中正高级岗位人员8人,副高级岗位人员10人;在站博士后1人,在读研究生29人。
■ 2021年项目情况
2021年度在研项目47项,新争取各类项目12项,结题并通过验收项目11项(包括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3项,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基金2项,院STS项目1项,院仪器设备功能开发技术创新项目1项等)。
■ 2021工作进展与主要成果
在型号研制方向,在焦炉煤气燃气轮机分布式发电领域进入整机示范运行阶段,机组设备正在安装调试;在国家管网启动西气东输压气站燃气发生器工业性试验项目,已完成整机装配和工厂试车。
在总体与控制方向,突破燃气轮机总体结构数字样机设计关键技术,完成焦炉煤气燃气轮机箱装体成套设计;建立突加高能载荷作用下整机动力学响应模型,验证了叶片丢失机匣包容性和整机动态响应规律;突破多燃料自适应切换控制和焦炉煤气发电机组成套设备安全保护技术,完成焦炉煤气燃气轮机发电机组控制系统软硬件研制。
在压气机方向,突破压气机出口级子午扩张流道优化设计技术,完成4级压气机试验件加工、装配和试验测试;建立了进气畸变条件下多级压气机稳定性评估、失稳智能预报与扩稳技术。
在燃烧室方向,突破环形燃烧室气动、结构和工艺设计关键技术,完成焦炉煤气/柴油双燃料火焰筒研制;开展DLE低排放燃烧室三头部燃烧调整试验;开展氢混燃料燃烧机理研究并形成氢混燃料燃烧室设计方案,为氢混燃料燃机研制奠定了基础。
在涡轮方向,完成了舰船与发电用6级动力涡轮的工程设计和评审,攻克了舰用燃机叶片抗氧化涂层制备工艺,开展了动力涡轮叶片的投产试制;完善重型燃机透平叶片吸力面槽孔气膜冷却机理,提出多种新型强化内冷结构,自主设计初温1600℃重型燃机一级透平冷却叶片。
本年度共发表学术论文20篇,其中9篇被SCI收录、11篇被核心期刊和EI期刊收录;申请专利33项,获得16项专利授权,其中发明6项(包含有1项国际专利),实用新型10项;软件著作权4件获得授权。获得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奖。
主 任:张宏武 副主任:杜 娟 王偲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