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气渐盛蝉鸣起,青春逐梦正当时。”2025年7月15日-7月18日,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能源 动力 航空 环境—走进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大学生暑期夏令营顺利收官。夏令营邀请来自全国80多所高校的230余位营员来所交流,研究所12个实验室及近百名师生积极参与到活动当中,活动安排学术报告、实地探访、互动交流等丰富的形式与内容,为营员们打造了一场兼具专业深度与精神厚度的科研体验之旅。
一、 思想引领,精神传承
开营仪式的主题报告环节,为营员们打开了通往工程热物理领域的第一扇窗。金红光院士通过视频寄语营员,结合学科发展历程,鼓励青年学子以严谨态度扎根科研,用青春力量回应国家在能源、动力等领域的需求。
研究所副所长隋军带来《时光与历史的交错:吴仲华、蔡睿贤的科学精神》报告,以两位院士的科研人生为脉络,讲述他们在学科奠基与技术攻关中的坚守。从吴仲华院士归国建系时的远见卓识,到蔡睿贤院士深耕科研时的专注执着,让营员们深刻理解 "科学家精神" 的内核。
研究所副所长徐纲聚焦《无人机与发动机现状及发展趋势》,从技术原理、应用场景到未来突破方向,系统解析领域前沿动态,激发了营员对交叉学科研究的兴趣。
教育处处长吕燕详细介绍了工程热物理所研究生培养情况,从课程体系、科研实践、导师指导机制到毕业就业,为营员勾勒出清晰的学术成长与个人发展路径。
夏令营特别策划了“不忘国耻 携手未来”圆明园参观主题教育活动,将历史教育与营员破冰巧妙融合。营员们在断壁残垣间聆听历史讲解,从西洋楼遗址的石柱到散落的石刻,直观感受 "落后就要挨打" 的深刻教训,更真切体会到 "科技强国" 的紧迫性。随后的互动游戏中,营员们在协作中快速熟悉彼此,陌生感在欢笑中消散,一份因历史共鸣而凝聚的友谊悄然生长。
二、 深入前沿,感受真知
科研探索环节中,张华良研究员为同学们带来了《工程热物理——理解她 成为她 助力她》的主题报告。报告从研究所发展历史切入,结合行业发展与个人经历,以 "认知学科、扎根领域、贡献价值" 为主线分享心得。他鼓励营员先深入了解工程热物理领域的内涵与意义,再以坚定的信念投身其中,最终用专业能力助力行业进步。
报告结束后,实验室介绍环节接续进行。各实验室主讲人依次介绍本实验室的科研情况。从能源高效转化技术到航空动力系统优化,从基础理论研究到工程应用成果,图文并茂的讲解让营员对研究所的科研布局有了全面认知。
参观 "两弹一星纪念馆" 时,老一辈科学家在艰苦条件下的攻关故事令人动容。泛黄的实验记录、简陋却高效的仪器,印证着 "把一切献给祖国" 的誓言,营员们驻足良久,将 "科研报国" 的信念深深镌刻在心。
"科学家面对面" 访谈环节中,嘉宾老师与营员们进行了亲切而又深入的交流。研究员们结合自身科研经历,分享了他们在面临重大抉择时的思考,分享了从选题立项到成果落地的完整历程,既有对科研方法的解读,也有对职业选择的建议,平实的讲述中亦藏着对青年学子的期许。
廊坊实验台参观环节,营员们在研究人员带领下,实地了解先进能源与动力实验平台的运行机制,从设备原理到技术难点,直观感受 "从理论到实践" 的科研过程。"工热园区打卡行" 则让大家走进办公区与学术空间,切身感受研究所 "严谨与活力交织" 的科研氛围。
三、 情谊凝聚,未来可期
结营仪式上,朱俊强院士通过视频寄语营员,肯定大家在夏令营中的收获,期待未来在科研领域与大家再相遇。
随着归还营旗环节的到来,也预示着本次夏令营活动的行将结束。为表达在本次夏令营中的感受与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各营员小组依次为同学们表演了精心准备的节目。合唱节目旋律悠扬,营员们以歌声传递对科研事业的热爱与青春朝气;剪辑配音表演生动幽默,用声音演绎科研场景中的趣事,现场掌声不断,充满了欢声笑语。活动视频同步播放,四天历程中的珍贵画面一一闪现,从开营的期待到离营的不舍,每一个瞬间都成为难忘的记忆。
本次夏令营让营员在科研探索中增长见识,在精神传承中坚定志向。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也将继续以夏令营为纽带,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能源动力领域,为科技发展注入新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