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责任文化研究专家唐渊在《责任决定一切》(清华大学出版社)的阐述,责任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包含五个方面的基本内涵:责任意识,是“想干事”;责任能力,是“能干事”;责任行为,是“真干事”;责任制度,是“可干事”;责任成果,是“干成事”。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工作和生活中,应该坚守责任意识,培养责任能力,贯彻责任行为,执行责任制度,最终形成责任成果。在这里,与大家共同分享一下张爵谦(革命烈士、第一部中国共产党章程守护人张人亚原名张静泉之父)老人责任相守的事迹《空棺里埋藏78年的使命和遗憾》。这是一篇刊登在《中国青年报》2019年9月12日第7版的报道。从1927年张静泉将中共二大、三大的十几份机密文件交给自己父亲张爵谦老人秘藏开始至2005年张家人在上海图书馆找到1933年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其机关报《红色中华》发表的题为《追悼张人亚同志》的悼词为止,空空的衣冠冢里埋藏的78年的历史终于得以全部明晰!张家人长期对亲人不知所终的遗憾终于得以弥补!遗憾的是,张爵谦老人临终之前也没能等到张静泉的下落。从1927年空棺秘藏文件至1950年解放新中国成立后将这批珍贵文件取出交给党组织,张爵谦老人整整秘藏相守了23年之久。正是张爵谦老人的责任相守,为我党保存下来如下极为珍贵的文物:“截至2018年3月,已发现的张人亚秘藏珍贵文物共36件,其中一级文物21件、二级文物4件、三级文物9件,未评定的珍贵藏书2件。其中,最为珍贵的是《关于〈世界大势与中国共产党〉的议决案》即中国二大决议案现存唯一的原件,该文件第十项内容即为中国共产党第一部《中国共产党章程》,因此文件更加珍贵。该文件现存于中央档案馆,由于是无价之宝的‘孤本’,所以不作文物等级评价。”张爵谦老人的事迹充分展现了责任相守的重要性和成绩。对于我们团队和我本人而言,责任基本内涵的贯彻实施尤为重要,也恰逢其时。这是因为,一方面,我们所从事的科研工作属国家重大需求,攻关难度大,系统复杂,需要全员强有力的责任意识予以保障,才有可能实现既定的目标,因此必须即时强化责任担当;另一方面,尽管团队成员包括我本人在内,长期工作过程中已经培养形成了相当的责任意识,但在责任能力和责任行为方面尚有不足,在责任制度执行方面深度不够,责任成果不显著,甚至出现一些失误,给团队造成了一定数量的直接与间接损失,因此必须即时加强责任相守。千难万险,尽心尽责就不惧风险;大计小计,人人有责是最佳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