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四再次学习赵老师党课《守纪律己,讲规矩行——党的纪律发展历史》,虽是第二次听讲,仍感触颇深。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建党起,就将纪律建设融入基因。一大纲领强调保密与履职,二大中国共产党章程首次单列“纪律”章节,奠定“纪律立党”基础。1927年五大成立中央监察委员会,开创党内监督先河。革命战争年代,延安整风与七届二中全会“两个务必”“六条规定”,以纪律护航党从革命走向执政。
新中国成立后,纪律建设与时俱进。1952年,天津地委书记张子善与专员刘青山因贪污巨款被处决,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严惩腐败的标志性事件,彰显党对纪律的零容忍。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一靠理想,二靠纪律”,纪律为社会主义建设保驾护航。新时代,党中央修订《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政治纪律为“第一规矩”,构建中国共产党章程、党纪、法律与传统相融的规矩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规矩不成其为政党”,纪律既划定“红线”,又激励担当作为,为改革注入动力。
百年党纪史揭示,纪律严明是党自我革命的利器。首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十人中,仅王荷波一人见证新中国成立,是革命者用鲜血与纪律铸就了新中国。革命路上,1927年毛泽东在三湾改编中提出“八项纪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买卖公平等,以严明纪律赢得民心,成为党克敌制胜的关键。如今,党的十八大后出台的“中央八项规定”,如改进作风、厉行节约,承接革命传统,回应时代需求,剑指“四风”问题,展现了党一以贯之的纪律自觉。从一大纲领到新时代党规,从“八项纪律”到“中央八项规定”,纪律建设护航党应对“四大考验”与“四种危险”,确保其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张子善、刘青山事件警示我们,唯有严守纪律,才能防微杜渐。守纪律己、讲规矩行,是红色基因的传承,也是党永葆生机、引领复兴的必然选择。我们更应以党纪为镜,严于律己,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