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部学习交流

立足科研找差距,砥砺思想促提升

发布时间:2025-09-21 作者:刘绅 来源:国家能源风电叶片研发(实验)中心党支部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我在思想、学习和科研工作等方面都经历了许多,也有了不少收获和感悟。航空发动机作为飞机的动力装置,其振动控制技术对于发动机的可靠性、安全性以及性能提升至关重要。为了充分推进发动机的研制进程,我们必须要在技术上取得突破。为此,我积极关注行业内的前沿动态和学术交流活动,通过参与线上研讨会和阅读相关文献,拓宽了自己的视野。在阅读和交流过程中,我不仅学习到了新的研究方法和思路,更感受到了整个航空科研群体的拼搏精神和创新氛围。这种积极向上的学术环境进一步激发了我的科研热情,让我明白只有不断努力,才能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为了更好地开展航空发动机振动控制的研究,本月我深入学习了非线性振动理论的相关知识。非线性振动理论则帮助我认识到在分析航空发动机整机动力学模型时与实验数据的偏差原因,这对于深入研究振动控制策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智能控制算法方面,我重点研究了自适应控制、滑模控制以及神经网络控制等算法在振动控制中的应用。这些智能算法具有自学习、自适应和鲁棒性强等优点,能够有效应对航空发动机运行过程中参数不确定性和外部干扰等问题。通过理论学习和仿真实验,我对这些算法的原理、性能以及适用范围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后续将其应用于实际的振动控制研究奠定了基础。基于前期的研究基础,本月我主要开展了航空发动机机匣轻量化与振动控制的仿真研究工作。

在本月的学习和科研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我也意识到自己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在仿真研究过程中,我发现所建立的模型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航空发动机系统的振动特性,但与实际发动机运行情况仍存在一定差距。这导致部分仿真结果在实际应用中可能无法完全实现。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发动机的实际结构和运行工况,结合实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不断优化,提高理论研究的实用性。另外,在研究过程中,虽然尝试了一些新的控制策略和方法,但整体上创新性还不够突出。面对航空发动机振动控制领域的复杂问题,需要更加大胆地探索新的思路和方法。我将加强与同行专家的交流与合作,拓宽自己的思维视野,同时加强对跨学科知识的学习,从不同领域汲取灵感,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最后,随着科研任务的逐渐增多,我发现自己在时间分配上存在不合理的情况,有时会导致部分工作进度滞后。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学习和运用科学的时间管理方法,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执行,确保各项工作能够高效有序地进行。

本月在思想、学习和科研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收获和进步,但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严谨的科研作风,努力克服困难,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