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研究所“2000吨/年气化细灰流化-熔融燃烧技术”通过科技成果鉴定

发布时间:2023-01-12 作者:梁晨 来源:循环流化床实验室

  1211日,研究所循环流化床实验室研发的“2000/年气化细灰流化-熔融燃烧技术成果通过了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由9名行业资深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认为,本项目研究成果具有较好的环境与经济效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一致同意通过鉴定。该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有望解决气化细灰资源化利用难题。 

  煤气化细灰产生于煤气化技术,存在碳石墨化程度高、无机组分反应活性差的问题,目前主要以填埋处置为主,我国累计堆存已达数亿吨,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和土壤污染,严重制约了煤化工固废循环资源化利用。 

  循环流化床实验室针对流化-熔融燃烧的研究工作始于2015年,先后完成了从原理到小试,再到中试的系统研究工作。项目组在研发过程中发现并揭示了气流床煤气化细灰中裸露碳和熔渣包裹碳两种碳的赋存状态,提出了流化改性-熔融燃烧两步燃烧工艺,并继续阐明了气化细灰流化热改性的内在机制,改善了裸露碳颗粒微观结构并提升了反应活性,通过强化熔融燃烧反应,打开包裹碳熔渣外壳,实现了裸露碳包裹碳的高效燃尽。 

  在此基础上,项目组研发了气化细灰流化-熔融燃烧技术并完成了2000/年中试研究,实现了无需辅助燃料的低热值气化细灰高效燃烧。第三方测试结果表明,中试装置处理能力达到2120/年,飞灰和熔渣的综合含碳量<0.5%,渣/灰比>9.5/0.5,可实现资源化利用。 

  目前,项目组正在积极推动技术示范,完成了10万吨/年气化细灰流化熔融燃烧工程技术方案,并已通过专家评审,力求通过技术的应用,为突破解决气化细灰资源化利用难题、弥补煤化工行业的短板贡献科技力量。 

  该技术的研究得到中国科学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子课题气化细灰流化熔融燃烧脱碳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的资助。 

  研究所副所长徐纲出席鉴定会并致辞,循环流化床实验室主任朱治平、副主任任强强、子课题负责人李伟等项目完成单位共10余名代表参加会议。

 

2000/年气化细灰流化-熔融燃烧中试平台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