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部门

新技术实验室

  ■ 研究领域    

  中小型燃气轮机的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研发、系统集成创新和工程产品研制;清洁能源航改燃气轮机研发,多燃料和低污染燃烧技术创新;航空航天燃料高效清洁燃烧、微重力燃烧和VOC催化脱除技术研究;聚光太阳能综合利用技术与伪装隐身的仿造遮障伪装技术的研发及应用;热管技术、高温热管技术及新型高温隔热材料研发;先进热管理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高端装备增材制造的结构优化、材料改性及相关制造工艺研究。 

  研究方向  

  1.中小型燃气轮机:20MW级燃机总体设计与研究;压气机、燃烧室、涡轮设计与研究;转子动力学及轴承研究;控制系统与整机试验技术。 

  2.航改型燃气轮机:5-10MW级航改燃气轮机的设计、关键技术、试验及推广应用;多燃料低污染燃烧技术研究;贫预混燃烧机理和动力学方面的燃烧基础研究。 

  3.燃气轮机多燃料、低污染燃烧技术:燃料-空气快速掺混,贫预混旋流火焰,混合分级燃烧技术及燃烧控制策略,低污染燃烧室设计与试验。 

  4. 热功能材料和太阳能综合利用技术:热功能和热界面材料的理论优化与实验制备、基于上转换材料和分频器件的太阳能综合利用技术、仿造遮障伪装技术。 

  5.先进热管理关键技术用:微纳槽群复合相变强化传热研究、LED照明节能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大功率高功率密度电子和光电芯片热管理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 

  6.高温热管技术:在高超声速飞行器主动热防护、核能主动热利用、燃料电池高温热防护等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研发。 

  7.复合增材制造:面向高端装备增材制造的结构优化方法,材料组织性能研究,制造工艺研究。 

  人员组成  

  新技术实验室由7个科研团队构成,现有职工38人,其中正高级岗位人员6人,副高级岗位人员6人;在读研究生24人(其中外籍7人)。 

  2021项目情况 

  2021年度在研项目25项,新争取各类项目18项,包括横向企业委托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面上项目、青年项目、所创新引导基金项目、中科院稳定支持青年团队计划、中科院仪器研制项目等10项。结题并通过验收项目5项(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横向企业委托2项)。 

  2021年主要成果与工作进展  

  在中小型燃气轮机方面,开展了ET20-HAT燃气轮机机组的燃气发生器试验,发动机转速最高达到6100 RPM;完成ET20燃机新投产机型的零部件加工制造;完成ET20燃机项目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建立外文标准、国内标准和译文标准分类目录和全文数据库;配合完成ET20-HAT燃气轮机机组的项目标书编制和机组试验,机组运行至燃气涡轮5000 RPM、动力涡轮4100 RPM 

  航改型燃气轮机整机方面,完成了ET20HAT燃气轮机试验机组的建造和关键技术攻关,进入带负载运行试验阶段。燃气轮机多燃料、低污染燃烧技术研究方面,研制了可兼容柴油、甲醇、天然气、氢气、氨气等燃料的混合分级低污染燃烧室,并在压比为4的微燃机试验台上完成了天然气掺混氢气的试验验证,CONOX均小于25ppm 

  在燃烧化学方面,揭示了航油RP-3及胺类等低碳燃料的燃烧特性,分析了燃料结构的影响规律,建立了航空燃料燃烧化学分析方法;提出新型高效清洁燃料改性策略;搭建了光热耦合化学实验平台;实现了多金属氧化物的可控制备及VOC的清洁脱除;完成了VOC催化脱除样机的研制。 

  在聚光太阳能综合利用技术方面,搭建了一套涵盖分频材料制备、太阳能电池性能优化和光电转换效率测量的实验仪器平台。使用机器学习优化了聚光光伏热电复合发电系统中关键能源转化性能参数,优化后发电效率达32.2% 

  在高导热热界面材料及新型高温隔热材料方面,研发了低温、中温及高温环境应用氧化物气凝胶及其复合材料。开发了用于移动式高温烟气余热隐身的热管理系统,将高温烟气的辐射温度从超过200降低到平均温度5.9 

  在微纳槽群相变强化传热先进热管理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方面,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高效高可靠LED灯具关键技术研究”通过验收,1000W微槽群散热器光源基板到散热器肋片表面热阻降至0.0018/W,重量减至7.6kg,相关应用示范16项,创经济效益超10亿;研发10kW超算中心服务器芯片微纳槽群热管理系统,冷却功率≥10kWPUE1.07 

  在高温热防护研制方面,研制出来流热流密度800W/cm2,来流温度2000条件下的高温热管高温热防护器件,热面工作温度低于850,温度均匀性不超过50K 

  在复合增材制造方面,针对大型船舰螺旋桨,开展了钢-铜复合结构增材制造研究,实现了无缺陷高结合强度异种合金复合结构的制备,其中铜合金熔覆层的硬度达到266HV0.2,最高断裂拉伸强度达到890MPa 

  本年度共发表学术论文54篇,其中被SCI收录42篇,被EI收录4篇;申请专利28项,申请软件著6项,获得12项授权专利。 

 副主任:马艾迪